布拉柴维尔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气象点亮世界坐标
TUhjnbcbe - 2023/4/15 18:05:00

导读:

20个全球或区域气象业务中心的工作,8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全球共享,19个国家受赠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百余名国际兼职专家,余名来华培训的国外学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气象科技合作交流……数字还有很多,它们在国际舞台上镌刻下印记,见证着中国气象事业40年来的发展历程。

大气无国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气象部门率先走出国门,成为放眼看世界的“先行者”。40年来,气象部门未停下探索开放的脚步,积极参与国际活动,承担国际义务,树立气象大国形象,日益彰显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在成为世界气象事业的深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动引领者。

01

担当奏响国际舞台的中国乐章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气象部门成为第一个恢复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的部门。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和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得到广泛认可。

从风云气象卫星到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值预报系统(GRAPES),再到国家突发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我国逐步具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能力。年5月,中国气象局正式被世界气象组织(WMO)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成为唯一获此称号的发展中国家,标志着我国气象业务服务整体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此外,中国还承担着全球信息系统中心、区域气候中心等共20个全球或区域业务中心,为国际社会提供服务。

▲年5月12日,中国气象局被WMO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标志着我国气象预报业务能力总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此,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里唯一拥有“世界气象中心”称号的国家。

中国是WMO空间计划的重要参与方之一,风云气象卫星已被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在国际气象事务中,中国首先在WMO提出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建议。

多年来,中国既开展气象对外援助,也从WMO的自愿合作计划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获得支持,从受益者到贡献者,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前行,成为南南合作典范。中国向亚太地区19个国家赠送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CMACast)、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卫星天气应用平台,如今,这些系统已经成为多国气象部门重要的业务系统,为当地气象监测、预报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支撑。

针对发展中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中国借助其承办的WMO南京/北京区域培训中心,为约名国外学员提供了气象预报、卫星应用等领域的国际培训课程。自年起,中国气象局组织了48期多国别考察活动,吸引全球多个国家的多位气象部门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前来。

▲风云四号卫星产品应用国际培训班在北京举行。

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增强同样离不开气象工作者地位的提升。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骆继宾回忆:“外国朋友告诉我……他们不知道中国代表会以什么姿态和什么声调在讲坛上发言……只见中国代表身着深色中山装,集中精力,端坐会场却极少发言。而在会下,由于多数代表不能讲英语或法语,也难以直接交谈。”

随着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工作者从沉默的使者,转身变为国际会议的组织者、发言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邹竞蒙于和年担任两届WMO主席,成为中国担任国际组织主席的第一人;百余名中国气象专家在WMO、IPCC、地球观测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兼任要职;叶笃正、秦大河、曾庆存等中国科学家先后获得有“气象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气象组织(IMO)奖;10多位中国青年气象科学家获WMO青年科学家奖、维拉·维萨拉博士教授仪器和观测方法开发和实施奖、诺伯特·热比尔-马姆国际奖等奖项……这与中国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明确承诺的开放,世界无法分享这些成果。

02

携手共建气象科技合作平台

中国气象的发展始终瞄准世界前列,在追赶的道路上,气象部门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通过深化科技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人才交流,努力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目前中国气象局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气象科技合作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等全球23个国家的气象部门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等国际机构签署了双边气象科技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等,在合作机制建设、防灾减灾救灾、气象科技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

▲年5月,中国气象局与EUMETSAT更新签署《中国气象局与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关于气象卫星资料应用、交换和分发合作协议》。

时间回溯到年5月,中美签署的气象科技合作协议,是气象部门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合作协议,气象对外开放之门由此打开。至今,双方已开展20次大气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会议,合作项目达余个,技术交流超人次,涉及气象科研、数值预报、气象现代化、卫星气象等多领域,成为中美科技合作议定书框架下中执行最有成果的合作之一。自年以来,中美大气科技合作的部分项目先后被纳入第三轮至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战略成果清单。

自年以来,中英气象部门围绕数值预报、气候科学、教育培训、气象观测等重点领域开展了近80个合作活动,其中,年共同发起的“气候科学支持气候服务伙伴计划(CSSP)”被列入当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时签订的《中英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附件。通过CSSP项目,中英气象部门联系更为密切,培养了一批年轻骨干人才,实现了从国际领先气候科学向服务转化的总体目标,科学成果丰硕。英国气象局首席业务官菲利普·埃文斯评价为“最成功的双边合作之一,成果有助于提升英国气象科技水平,为英国*府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气象局是ECMWF除欧洲会员外,签署正式合作协议的两个国家气象部门之一。近年来,双方科学家在数值预报技术、资料同化、卫星资料、气候等领域开展良好的互动,其合作成果获得WMO维萨拉奖,在风云卫星资料同化方面的合作成果更是促进了ECMWF模式预报能力的改进。“中国气象局和ECMWF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我们科学合作的完美例证之一。”ECMWF主任弗洛伦斯·拉比耶说。

03

共赢畅通“一带一路”气象桥梁

“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共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愿景与WMO促进合作、加强气象交流的理念相契合,得到了国际社会诸多支持,在完善合作机制、提升“气象桥梁”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区域气象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年5月,中国气象局与WMO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签署《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向书》,被纳入高峰论坛成果。意向书签署后,在国际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可;周边国家对“一带一路”区域气象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年6月,《中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一带一路”倡议信托基金协议》签订,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各类国际气象合作活动。

▲年5月,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和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签署《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向书》。

年,《中亚气象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乌鲁木齐倡议》签署。在此框架下,建立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连续举办三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自动气象站;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交通气象站。年,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通过《中国-东盟国家气象合作南宁倡议》,中国气象局通过加强与WMO、东盟、亚太经社会、台风委员会的合作,构建区域合作体系。随后,成立中国气象局东盟大气探测合作研究中心,协助缅甸开展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和高性能计算机建设,帮助缅甸和老挝建立气象演播系统。自年开始,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基本完成了对科摩罗、津巴布韦、肯尼亚、纳米比亚、刚果(金)、喀麦隆和苏丹等非洲七国援建气象设施的项目,支持非洲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其中,作为首批受益的非洲国家之一,在中国援建气象设施后,津巴布韦的气象防灾预警能力提高了60%。

▲中国气象局工程师为纳米比亚气象局安装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天线罩和天线锅面。

除了拥有较为完整的合作机制和运行框架外,气象保障能力也初步具备。

依托20个WMO全球或区域中心,中国气象局提供观测、预报、科研、人力等各领域的对外服务。风云气象卫星的应用是气象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多个重要国际会议中承诺,中方愿利用风云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今年7月,中国将风云二号H星定点于东经79°,以便更好地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遥感观测支持,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生态保障作出贡献。今年建立的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在全球防灾减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超强台风“山竹”和“玉兔”袭击越南、菲律宾时,两国3次申请启动该机制,中国气象局当即启动风云卫星加密观测并提供产品。

▲风云二号H星监测号台风“玉兔”(年10月30日11:30时(北京时间))。

“一带一路”区域气象合作有力促进了双向提升。

我国将沿线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作为重点,有力提高了科研水平。同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也使我国能更好地履行世界气象中心职责,从而为全球和区域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中国气象局、中国香港天文台共同提出的“提升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亚洲)减轻气象灾害风险能力试点项目”进入初步实施阶段,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亚洲枢纽建成后,将汇聚和发布亚洲各国的预警信息,提升区域灾害管理能力。

WMO主席和秘书长高度赞赏中国“一带一路”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认为中国为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加强发展中国家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将为亚洲和非洲等欠发达国家提供更多气象支持,其发展成果也将为更多国家所共享。”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说。

国家改革开放正迎来新的伟大征程。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气象部门将继续深耕细作,为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乐章增添美妙旋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气象点亮世界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