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历史:偷天换日的外交圈套,英德偷偷瓜分刚果
关键词:比利时政府接管刚果、英建议德瓜分刚果
前因:比利时政府接管刚果
年,曾经缔造刚果自由邦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经历国际舆论对其暴行的控诉之后,被迫放弃自由邦的主导权,由比利时政府“无条件接管”。英德两国趁机入侵有争议的领地。
▲利奥波德二世
后果:英建议德瓜分刚果
有了这第一次的英德勾结,就有可能会发生第二次。直到年二战前夕,英国为了解除德国对欧洲的威胁,竟然建议和支持德国侵吞刚果。
▲《慕尼黑协定》中张伯伦与希特勒会面
过程始末
一、英国军队入侵英-比在刚果地区有争议的领土
年7月6日,英国军队入侵英-比在刚果地区有争议的领土。几天后,英国就拉着德国一同胁迫比利时政府出让他们所要求的刚果领土。这块有争议的地区相当于鲁齐齐河谷和基伍湖这条大的断裂谷。
这就意味着比属刚果丧失了八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德属东非在此次敲诈勒索中赚的盆满钵满。这块土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后,才得以重新归还比利时。
至于英国,更是在上演一出偷天换日的把戏。早在两年前,英国的驻布鲁塞尔公使阿瑟·哈丁爵士就向刚果自由邦提出,要确定乌丰比罗地区边界。边界容易划定,但问题的关键在双方对“乌丰比罗”这个名称的定位不同。
▲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二、双方打算达成和解
当初,刚果自由邦刚刚建立的时候,比利时的格岑伯爵在地图上将东经30度以西的维隆加山脉东部最高的山峰叫做乌丰比罗,可英国人的主张却是山脉下的平原都是乌丰比罗。
一个名称的定位,却让英国人将一座山峰变成了一片广阔的平原。比利时对于英国人颠倒黑白的这一做法表示了抗议。可对于一个弱小的比利时来说,抗议有何用,英国人直接将军队开进比属刚果。
僵持之下,双方打算达成和解,方法就是进行秘密交易。英国人承诺不再提索要整个维隆加山脉一事,仅要求获得通往这座山脉东面的三个山峰通道。这对于英国人将货品打入山下广阔的平原市场至关重要。
这一秘密协议虽然立即就生效了,可奇怪的是直到六年后,才改成条约,由比利时政府正式发布。拖延的原因就是英国人答应承认刚果并入比利时的承诺一直没有兑现。
这就是他们之间达成的秘密交易。对于英国人来说,通过这种外交圈套获得的殖民地,总归不够光彩;而比利时政府更是难以启齿,以丧失殖民地的方式,获得大国认可。这些很少为大众了解的交易,直到公布之后深深刺痛着比利时人。
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弱小的比利时有可能会牺牲更大。
▲鲁齐齐河-基伍湖沿线的地理位置
三、利奥波德二世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此次英德合谋抢劫比属刚果,是如何促成的呢?英国一直都对刚果盆地感兴趣,就连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也是在英国人的策划下,最终失去刚果自由邦。
英国政府先是由一个社会组织“刚果改革协会”揭露比王利奥波德二世对土著居民的酷刑,然后打着人道主义旗号,用国际舆论声讨他。最终,比王利奥波德二世成为众矢之的后,无奈将自由邦“转让”给国家比利时。
所以,英国政府一直就是侵吞刚果地区的主推手。
那么,德国又是为何会加入的呢?要知道,比王利奥波德二世在任时,与德国相交甚好,他甚至多次得到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外交支持。就连此次英德联合抢走的争议领地——基伍湖边界线,在德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也已经确定完毕了。
可比王利奥波德二世建立的这种外交关系互利互换的交易,并不牢靠。因为当时德国正面临着德意志统一大业,急需一个相对安全的周边环境。首相俾斯麦考虑再三,以比利时在欧洲冲突中保持中立为条件,才答应支持比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刚果自由邦。
▲比王利奥波德二世
四、比德关系完全撕破
等到德国完成了统一,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大国,就会反过来对东非地区的殖民地再次感兴趣。届时,比德之间的利益网就要破裂了。
果然,借着比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刚果自由邦发生达尼男爵叛乱的机会,德国的贝特上尉就带着军队进驻了鲁齐齐河-基伍湖沿线。他给出的理由就是叛乱造成了基伍地区的混乱,而这里正是德国在东非的殖民地。
德国人还冠冕堂皇地指出这一占领仅仅是一种安全措施。比王利奥波德二世为了消除德军的威胁,甚至不惜妥协,提议将有争议的领土租让给德国,可德国人仍然不予理睬,坚持在这一带驻军。
比德关系完全撕破后,英德的结盟顺理成章,他们的两个触角已经伸向了刚果河畔。甚至直到年,英德准备通过秘密条约,全部或者部分地瓜分刚果。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期间比属刚果军队的亮眼表现,让战后的比利时收复了失去的刚果领地。
▲刚果自由邦地图
结论
英德瓜分刚果计划是英德露出帝国主义尖锐獠牙的表现,不仅暗地里秘密交易,设置外交圈套,更是明火执仗的派兵入侵,充分体现了当时弱肉强食的紧张局势。
《刚果通史》《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历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