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柴维尔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美国中期选举的十月悲哀
TUhjnbcbe - 2025/3/4 18:53:00
白癜风大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7日电(记者徐剑梅 孙丁 刘阳)就在前几天的炸弹包裹事件惊魂甫定之际,夺命的枪声又在美国接踵响起。27日,美国匹兹堡一座犹太教堂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1人死亡,6人受伤。

选举前的10月往往会有突发事件影响选举结果,这已成为美国选举的一个特色,被称为“十月惊奇”。但这次,已不再是“十月惊奇”,而是“十月悲哀”。

10月27日,在美国匹兹堡,警察抵达发生枪击案的犹太教堂附近。(新华社/美联)

仇恨生暴力

据美国媒体报道,27日枪击事件的嫌疑人罗伯特·鲍尔斯是新纳粹分子,曾在社交网络上多次发表反犹仇恨言论,开枪时高喊“所有犹太人必须死”。

此前一天,在佛罗里达州,向十余名民主党政要和自由派人士邮寄含有爆炸装置包裹的嫌疑人西泽·萨约克落入法网。他驾驶的车辆贴满充斥党派敌意的贴纸,包括把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等人的图片圈上红色枪靶标记的海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说,经鉴定这些包裹都不是假炸弹。

10月2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办公地点发现含有爆炸装置的包裹,楼内人员被紧急疏散。图为警察在CNN办公地点所在大楼外执勤。(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两名嫌疑人都坚决反移民,但政治立场不尽相同。鲍尔斯狂热反犹,他既反对民主党,也反对亲以色列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萨约克则是特朗普的狂热支持者,仇视民主党以及批评特朗普的人士。

两起案件定性也有不同。美国司法部把匹兹堡犹太教堂枪击案列为针对特定种族或宗教人群的“仇恨犯罪”,而把炸弹包裹案定性为“本土恐怖主义”。

尽管如此,两案的共性一目了然:驱动作案者的,是令他们内心世界“黑化”的愤怒、仇恨、极端思想以及暴力倾向。

分裂具毒性

从目前调查看,两案都是“独狼”作案,没有直接关联,但类似案件却并不鲜见。年总统选举以来,美国仇恨犯罪和政治暴力事件都有增加趋势。

去年6月,持激进左翼立场的詹姆斯·霍奇金森在弗吉尼亚州一处美国国会棒球训练场枪击正在打球的共和党国会议员,造成共和党党鞭史蒂夫·斯卡利斯等至少5人受伤。

去年8月,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出现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白人至上”极右集会并引发骚乱。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驾车冲撞反对他们的抗议人群,造成一死多伤。

年8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发生汽车冲入集会人群事件,导致1人死亡,30多人受伤。图为警察在事发现场调查肇事车辆。(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民权组织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今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年仇恨犯罪率上升,10座最大城市的仇恨犯罪数量连续4年增加,达10年来最高水平,“反黑人,反犹太人,反同性恋和反拉丁裔是最常见的仇恨犯罪类型”。

美国媒体近日在分析美国政治生态时,常不约而同地使用“有毒”一词。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日趋极化的两党政治使美国政治土壤感染了“分裂和仇恨”的毒性,刺激了极端暴力事件的接连发生。

选举蒙阴影

炸弹包裹和反犹枪声,显然影响了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的氛围,也冲击了两党选战最后阶段的议题设置。共和党精心营销的大法官任命、非法移民压境、对中产阶层再减税、降低药价等一系列吸票话题被大大冲淡,控枪问题则有所升温。新的争论焦点是,谁该为政治暴力和仇恨犯罪背后的土壤负责。

显然,美国两党政治的极化、民粹主义思潮的泛滥、文化冲突和种族矛盾、社交网络假新闻和阴谋论等等都是重要因素,而白热化的选战则使得分裂与对抗不断发酵。

在这一问题上,美国主流媒体与特朗普相互指责。美国主流媒体称特朗普的选举策略是煽动愤怒和恐惧,而特朗普则称愤怒主要是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所引起的。

27日犹太教堂枪击案发生后,特朗普继续按原定日程参加了伊利诺伊州的一个竞选集会。他呼吁美国民众共同努力打击仇恨犯罪,接着便把话题转向了选举和抨击民主党。

分析人士指出,仇恨和暴力已令美国中期选举蒙上阴影,并且中期选举之后,这种阴影恐怕也不会轻易消散。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中期选举的十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