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案的23个国家中有11个非洲国家,表决时的76张赞成票中有26张来自非洲国家,宣布决议时,许多非洲国家代表激动得手舞足蹈,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时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约瑟夫·瓦里奥巴近期在回忆50年前决议获得通过时说,“这一决议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好,当我们身处发展困难的时期,中国是帮助我们的国家”。
号决议的通过意味着中国人民重新走上联合国舞台,从此将新中国的发展理念和道路展示给世界,将新中国和平外交、共同发展的实践带给世界。这50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非洲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
“中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浪潮中新独立的国家。但是,由于一些国家的封锁,这两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因此,坦、赞两国领导人向世界有关国家请求援建一条连接两国的铁路。一些西方国家考察后的结论是:修筑坦赞铁路没有经济意义。在世界多国和国际组织拒绝援建这条铁路时,中国毅然提供了无息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9.88亿元人民币贷款,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万吨,并先后派出5.6万人次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对这条铁路进行建设、管理、维修和培训技术人员,沿途修建了座桥梁、22条隧道、93个车站。年,举世瞩目的“自由之路”坦赞铁路全线顺利完成工程收尾和设备安装配套工作,整个建设只用了5年8个月。
△年7月16日,坦赞铁路交接仪式。
作为坦赞铁路的奠基者之一,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这样评价这条铁路:“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赞比亚开国总统、南部非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卡翁达曾这样动情地讲述这段历史:“我和尼雷尔总统一同去西方国家,告诉他们赞比亚和坦桑尼亚需要这条铁路。然而,西方国家拒绝了我们,告诉我们不要期望有这样一条铁路。然后我们一同去了中国,中方坚定地表示,‘我们和你们一同建这条铁路。’于是,中国兄弟姐妹们来了,我们一同拼搏。你看,这种友谊多么单纯。当其他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我们建成了这条铁路。还有什么能超过这种友谊呢?”
时至今日,在连接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千里草原上,由满怀对非洲人民真挚情谊的中华儿女援建的“钢铁斑马”——坦赞铁路列车仍日夜奔腾不息。
“合作共赢”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与非洲国家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中非经贸合作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中国在巩固对非经济援助成果上,逐渐从“交钥匙”的方式转变为参与管理、管理合作、代管经营、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更多地发展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着重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坦中合资友谊纺织有限公司印染车间
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始建于年,曾经是中国援助非洲的样板工程。然而,由于坦桑尼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当地人管理不善,在上世纪80年代,友谊纺织厂逐步陷入困境,到90年代初已濒临停产。时值中国正迈向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春风也吹到了远在非洲的友谊纺织厂。在与坦桑尼亚政府就友谊纺织厂发展达成共识后,中方开始对友谊纺织厂实施经援改革,成立中坦合资友谊纺织有限公司,参与管理运营、技术改造。年,中坦合资友谊纺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后,很快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坦桑尼亚排名前三的纳税大户,其生产的产品“乌拉菲克”(意为“友谊”)牌印花布再次出现在坦桑尼亚国际贸易节“撒巴撒巴”上,引起非洲各国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