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战役,是澳大利亚的复仇之战,也是二战期间日本的噩梦,20多万日军被困在新几内亚岛上,最后活着离开的不过只有1万多人,澳大利亚究竟是使用什么样的战术和武器能让日军有如此大的伤亡呢?这一战又为什么被称为澳大利亚的复仇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这一场新几内亚战役。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恩怨还要从年说起,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也发动了对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的进攻,当时这里是英美的殖民地,与日军抗衡的是英军总司令白思华中将,但白思华很快选择了投降,他率领着7万英军向不到3万的日军投降了,在这支属于英国的部队里,大概有多名澳大利亚人,这些澳大利亚人同样没能逃过日军的毒手,活埋、枪杀、折磨,到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不到。
不仅如此,当时澳大利亚曾派出一支队伍去支援驻守安汶岛的荷兰军队,在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后,被强大火力压制的名士兵被迫投降,也成为了日军的俘虏,这些俘虏也都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折磨,一部分被日军就地斩首屠杀,还有一部分被送到位于中国海南岛的战俘营,成为了日军的苦力。最后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存活下来。但这还不算完,到了年2月19日,日军发动了对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空袭,将近架日机投放了无数炸弹,此次轰炸澳大利亚死亡人,大概有三四百人受伤,30架飞机被炸毁。这是澳大利亚本土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外国攻击,对日敌对情绪开始在国内蔓延,澳大利亚人的怒火被瞬间点燃,在同仇敌忾的作用下,曾有80%的青壮年都选择加入军队。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澳大利亚迫不及待的想跟日本人算帐了,天随人愿,这个机会很快到来,年初,日军在接连受挫后,选择将大量部队整合派往新几内亚,开始在岛上修建大量防御工事,想要建立一道固守拉博尔的外围防线。
这一战将是二战时期日军最惨烈的败仗,在新几内亚岛上,有20万日军被活活困死,只有1万人离开了这个地狱,此时,澳大利亚已经和美国组成了盟军,他们想要首先收复新几内亚的萨拉马瓦和莱城,占领这两个位于东北海岸的战略据点后再向西推进,最终夺取新几内亚北部沿海地区,为进攻菲律宾开辟道路。
6月30日,盟军在拿骚湾登陆之后大肆进攻萨拉马瓦,引得莱城的日军大量出动,8月17日,日军机场被空袭,多家日机被炸毁,日军就此丧失了制空权,9月中旬,盟军开始围攻莱城,名日军选择弃城突围,最终莱城被攻占。随后,日军开始疯狂向新几内亚投入兵力。前前后后投入了20万左右,而带着仇恨怒火的澳大利亚也是举国之力,要跟日军在新几内亚死磕到底,但美军却不想打消耗战。如果像以前一样以强大的火力推进,虽然可以取得胜利但一定会付出不小的伤亡代价,同时浪费宝贵的时间。
不仅如此,太平洋的岛屿上随处可见日军修建的防御工事,如果攻打起来,必然花费大量精力,那什么时候才能攻入日本本土呢?于是盟军高层军官改变思路,提出了蛙跳战术,所谓蛙跳战术就是使用飞机舰船运载地面部队避开重兵把守的目标,攻占周边防御薄弱的地方,或者跳过战略价值较低的目标攻占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目标,同时可以利用美国强大的海空实力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对之前跳过的目标进行封锁,迫使日军投降。
从新几内亚战役开始到结束,在将近13个月的时间里,麦克阿瑟采用蛙跳战术逐层进攻日军弧形的防御线,将日军的部队分割孤立,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被困死在新几内亚的20万日军只能在没有后援补给的情况下,和满腔怒火的澳大利亚人作战,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单单是将日军困在其中,就能把他们活活困死。但澳大利亚还是选择了炮火轰炸,第一次宣泄他们对日军的入骨之恨。
听说过人吃人吗?这个本该出现在饥荒年代的惨状,也曾出现在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在美军的支持下,澳大利亚开始猛烈轰炸,对日军阵地直接用炮火推平,待日军后撤后占领,不断的压缩日军阵地,很快就把无处可躲的日军逼进了地下的防空洞,新几内亚是热带雨林气候,闷热潮湿的防空洞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健康的人在里面待久了都会生病,更别提那些伤病,而且日军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缺少后勤补给,本土作战的澳大利亚则物资充足,远途征战的日军本来就物资匮乏,再加上被切断补给线,缺粮少药的情况可想而知。很快日军一万多人受不了选择投降,但这一万多人得到的待遇和他们当时给澳大利亚俘虏的待遇一样。
投降不成就只能硬扛到最后,日军甚至开始吃战友的尸体,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据说在年12月,日本第十八军司令部曾经发布过这样一条命令,禁止使用和占有尸体,违者严惩,当时防空洞内的惨状可见一斑。最终在新几内亚战役中存活的日军也只不过有1万人,其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95%,20万日军里有大约19万命丧新几内亚,在二战结束后,各国检察官圈定甲级战犯名单是美国提交了30人,英国11人,澳大利亚则提交了人的名单,甚至把裕仁天皇的名字放在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