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满清的第二位皇帝,大清的国号也是他改的,虽然皇太极在位时间不久,但是他曾经三征林丹汗,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归后金版图。
而清朝入关定鼎中原以后,又面临了西北准噶尔的威胁,康熙也曾三征噶尔丹,但是准噶尔并没有彻底灭亡,一直到了乾隆时代,才算是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同样是皇帝三次亲征,为何两次的结局如此之大呢?
皇太极之所以能够统一漠南蒙古原因并不复杂。第一,当时的蒙古四分五裂,林丹汗又想统一蒙古,这与其他势力矛盾激化,而林丹汗本身和明朝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以说看似强大的林丹汗其实实力并不强,尤其是经过努尔哈赤的打击早已不堪一击了。第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蒙古部落采取的是软硬兼施,趁机拉拢蒙古各部,削弱了林丹汗的实力。
而康熙三征噶尔丹之所以没有消灭准噶尔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林丹汗当时的力量绝对不可能和准噶尔相提并论。林丹汗和噶尔丹目标倒是类似,都是希望能够一统蒙古,恢复往日的荣光,但林丹汗接手的时候,蒙古早已分裂。而噶尔丹接手的是一个正在走向强大的国家,对于这样的敌人来说,不是一两次局部战役就解决问题的。
当时满清忙着入主中原根本顾不上西北,这也给了准噶尔机会,逐渐统一了西北,能够在大清和沙俄的夹缝中存在多年,足以看出其实力并不弱。
从另一方面来讲,康熙的满清政府也在一次次的战争中不知损耗了多少人力物力,这时候的大清国库早已空虚。
其次,康熙虽然三征噶尔丹,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但却是在和准噶尔的另一部分势力的合作下完成的,也就是噶尔丹的亲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他是噶尔丹前任僧格之长子。
在噶尔丹向东进攻喀尔喀蒙古的时候,策妄阿拉布坦突然发难占领了大部分的准噶尔的领土,抄了他的后路。这让噶尔丹非常郁闷,前有追兵后有强敌,最终以失败告终。
最后,策妄阿拉布坦与大清求和了,那么显然康熙也没有必要与准噶尔死磕。毕竟对于康熙来说,远征西北问题还是很多的,一方面距离远环境差,不利于清朝的后勤保障,大清打不起持续的战争。
当然了,大清当时还面对着其他威胁,面临的内政问题繁如牛毛。维持正常的统治秩序,这才是康熙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