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厄鲁特蒙古(卫拉特)准噶尔汗国大汗。他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也先,那个一手导演了土木堡之变的猛人。
噶尔丹十分崇拜成吉思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噶尔丹同志的人生理想,是要重现大蒙古国的荣光。
当然,要达成这个目标,他首先需要成为准噶尔的王。
这对噶尔丹来说,原本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他的父亲虽然是准噶尔部的珲台吉(台吉是清朝时蒙古贵族的爵位,珲台吉是最高的一级,也就是部族的老大),但却选择了他的哥哥僧格作为继承。
至于噶尔丹,他的身份更加高贵,一出生就成为喇嘛教两大密教宗派之一温萨派的活佛,因为他是三世温萨活佛亲自指定的转世灵童。。
这位温萨活佛是当时西藏著名的大德高僧,四世班禅的老师,地位非常之高。
年,13岁的噶尔丹被送到西藏,先后拜班禅和达赖为师,学习藏传佛法。
噶尔丹天资聪颖,也十分会来事。很快就得到了五世达赖的认可,并且和师兄桑结嘉措结成了最好的朋友。
这个桑结嘉措,就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西藏密宗第一高手桑结的原型。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桑结嘉措却不是什么绝世高手。但他是达赖的总管,布达拉宫里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日后为噶尔丹提供了很多帮助。
按照正常的发展,噶尔丹将成长为一位得道高僧,以他的天赋,将来坐上准噶尔部精神领袖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却让他走上了枭雄之路。
公元年(康熙九年),噶尔丹的哥哥僧格珲台吉,在贵族内讧中被人干掉了,准噶尔一时间群龙无首。
收到消息后,噶尔丹找到他的铁哥们桑结嘉措,告诉他,自己要返回准噶尔,替哥哥报仇。
桑结嘉措很够朋友,很快就说服了达赖等西藏上层人士,支持噶尔丹的复仇行动。
噶尔丹回到准噶尔后,除掉了杀害兄长的仇人,随后又打退来自叔父与堂弟的挑战,当上了新的珲台吉。
此时他未来的对手康熙才刚刚解决了鳌拜,当下最头疼的人是吴三桂这些藩王,噶尔丹这个活佛还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取得准噶尔的统治权后,噶尔丹踏上了征服之路,积极向外扩张。在桑结嘉措和达赖的帮助下,他先后击败了和硕特部,征服了哈萨克、叶尔羌汗国,成为西域当之无愧的霸主。
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亲自率兵发动突袭,在沙俄洋枪队的帮助下很快就攻破了喀尔喀,直抵乌兰布通(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
喀尔喀的三位首领被洋枪打怕了,果断选择了跑路。他们率领部族一路向南,来到清朝的地界,请求康熙给一条活路。蝴蝶挥动的翅膀,已经刮起了第一场飓风。
当然,这件日后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天大好事,除了噶尔丹的无心插柳,还得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哲布尊丹巴,喀尔喀的宗教领袖。
喀尔喀很多王公原本都希望流亡沙俄,但哲布尊丹巴却强烈反对,主张南下归顺清朝。如果没有哲布尊丹巴,后来的历史就将改写。今天的中国,可能就没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了。
康熙收到消息之后大喜过望,立即表示要替喀尔喀出头,跟噶尔丹好好谈谈。
但是我们都知道,和平从来都不是可以谈出来的,康熙的使者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
此时的噶尔丹志得意满,正在做新成吉思汗的美梦,不但拒绝将侵占的地方还给漠北蒙古,心里还想着能不能找个时间,到元大都(今北京)去逛一逛呢。
年五月,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3万自库楞湖(今呼伦湖)出发,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指向北京。
理藩院(专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尚书阿喇尼奉命率兵阻击,在乌尔会河(即乌拉桂河,在今内蒙古乌兰浩特西)败给了噶尔丹,几乎全军覆灭。
准噶尔军乘势南进至乌珠穆沁(今属内蒙古)地区。
此时康熙才意识到,这个噶尔丹是个强大的对手,不解决将后患无穷。
七月初,清廷发兵10万,康熙大帝亲自挂帅,兵分三路、分进合击噶尔丹:
康熙的二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左路、五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右路,分别由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喜峰口(今河北宽城西南)出击;
盛京(今沈阳)、吉林将军出兵西进,配合主力作战。
这个阵容堪称豪华,不但有康熙的两个兄弟出马,皇帝本人也御驾亲征了。
这就有些不同寻常了。
此前清廷用兵,康熙本人从未亲临前线,就算是吴三桂这种级别的选手也不例外。
难道这个噶尔丹,竟然比久经沙场的吴三桂还难对付?
答案是肯定的,噶尔丹是康熙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
此前阿喇尼脆败于噶尔丹,回到北京后,与康熙有过一次对话。
正是这次对话,引起了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视。
阿喇尼认为,噶尔丹的军队装备精良、作战勇猛,他本人也非常善于用兵,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不是噶尔丹这个人,而是他的身份,他告诉康熙。
“身份?”
“是的,噶尔丹除了是准噶尔的首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温萨活佛”
康熙一怔,随即明白了阿喇尼的意思。
清朝初叶,藏传佛教的影响力遍及西藏、青海、新疆、蒙古和满洲,清朝官兵也有不少信徒。
噶尔丹的“活佛”身份,让信教的清朝官兵心怀畏惧。他还派出思想宣传队,策反清军。阿喇尼兵败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人投降了噶尔丹,将他的军事部署和盘托出。
让任何一个将军出马,估计都很难抵消噶尔丹的影响力。
所以康熙决定亲自出马,自己贵为“上天之子”,可以平抑士兵对活佛的敬畏,进而在战场上与准噶尔部拼死较量。
为了鼓舞士气,临行前,康熙亲笔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作为大清官兵的战斗檄文。
惟天尽所覆,眷命畀我清。自予莅鸿祚,恒愿销甲兵。狡焉窥北疆,属国横相撄。夙昔张挞伐,凶丑皆颠倾。赦之释不诛,开网全其生。怙终恣跳梁,边鄙摇群情。皇皇仁义师,声讨必有名。春雪洒贝胄,朔风捲龙旌。眷兹貙虎士,金革劳远征。于铄振我武,赫赫扬天声。
第一仗,清军再次败北。
常宁的左路军率先抵达乌珠穆沁,不等其他两路人马到齐,就直接向准噶尔军发起了进攻。
倒不是常宁贪功,不想等,他确实是等不起。
左路军来到乌珠穆沁时,粮食给养已经跟不上了,不赶紧先发制人,只怕很快就打不动了。
两军一交手,常宁就后悔了。面对准噶尔军,他们毫无生机,只能引军向南败退。
准噶尔军遂长驱追击,渡过了沙拉木伦河。
此时福全的右路军已经非常接近了。
七月二十九日,康熙帝下令右路军同左路军一起,务必将准噶尔军阻挡在高凉河(沙拉木伦河上游支流)以北。
又命令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移师归化(今呼和浩特),截断噶尔丹的归路。
不过,此时准噶尔军还驻扎在乌兰布通,并没有渡过高凉河的意思。
收到消息后,福全立即率领两路人马赶到了乌兰布通。
噶尔丹知道清军势大,摆出了防守的姿态,将军营列在山坡上。
此山背面是绝壁,正面是陡坡,清军只能仰攻,难度不小。
可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由于东西两翼并无屏蔽,如果清军避开正面,从两边进攻,准噶尔军的地利就会化为乌有。
噶尔丹同志一向是个很有办法的人,稍加思索,就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命令将万余头骆驼的脚绑起来,卧在地上,在背上加箱笼,再套上湿毡,一座简易的驼城,就搭建起来了。
驼城战术,脱胎于欧洲名将扬·杰士卡发明的车堡战术。这种战术曾经风靡欧洲,威力绝伦。
当然,噶尔丹的这个山寨版与正牌的车堡还有点差距,但是对付不识货的人,够了。
福全就是那个不识货的人。他命令国舅佟国纲(就是在《雍正王朝》里一度风光无限的那个佟国维的大哥)迂回到侧翼,准备来个炮打司令部,将噶尔丹的驼城炸个稀烂。
事实证明,福全还是太低估对手了。他的思路没有错,迂回、侧击,用自己的强点——大炮远程攻击。
然后战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操作起来还是很要水平的。
佟国纲仓促上阵,阵形毫无章法,抬着大炮行动迟缓,在军事强人噶尔丹的眼里简直破绽百出。
他立即命令负责机动的骑兵,从山坡上斜冲下去。
噶尔丹的骑兵全都是一式的沙俄装备,火枪远比清军先进,一边冲一边射击,清军伤亡惨重。
连指挥官佟国纲也挂了,士兵们登时兵败如山倒。
好在福全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看到佟国纲战败,急忙收兵,准备来日再战。
八月初一,清军再次发起攻击。
这一次,福全吸取了教训,以火器兵为前列,步兵在后,骑兵为两翼。
清军首先集中火炮轰击驼城”,一连放了几个小时的炮,将他炸成了一座烂城。
随后步兵开始正面进攻,骑兵则从左右迂回夹击。准噶尔军疲于应付,失败已经是迟早的事了。
噶尔丹见势不利,派了个使者去见福全,表示自己不想打了,愿意认输。
福全一听非常高兴,能够降服噶尔丹可是奇功一件啊,马上停止了进攻。
此时天色已晚,他决定先睡个好觉,明天再跟噶尔丹谈谈,领他去见皇帝陛下。
第二天一大早,福全就在睡梦中被人叫醒,告诉他噶尔丹跑了。
福全急忙冲出营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山坡上人去“城”空,哪里还有噶尔丹的影子?老实人福全上了“活佛”的当,交了智商税。
他只好派人四处搜寻,一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发现准噶尔军和噶尔丹的踪影。
福全估计,噶尔丹肯定已经出边逃循,眼看军中粮草不足,只能维持几天,就自作主张,下令班师。
乌兰布通一战虽然沉重地打击了噶尔丹,但却未能消灭他本人,这像一根刺一直扎在康熙的心中。后来他又第二次、第三次亲征,终于消灭了噶尔丹。
作为此战的一个结果,喀尔喀蒙古(包括今天的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此正式纳入了清朝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