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落月瞬间。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②7月3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毅力”号火星车搭乘的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型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发(美国航天局供图)
③5月26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指导新冠肺炎病房建设时,与当地一线医务人员合影。新华社发
④6月6日,抗议警察暴力执法导致乔治·弗洛伊德死亡的示威人群走过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
新华社发(郭克摄)
⑤11月5日,奥地利维也纳的枪击事件现场放置着悼念遇难者的鲜花和蜡烛。2日晚发生的枪击事件造成多人伤亡。
新华社发(乔治斯·施耐德摄)
临近年底,英国出现变异新冠病毒,意味着人类对抗疫情的斗争远未结束。年,疫情给世界带来了痛苦和悲伤,也激化了一些本已存在的矛盾,加速了世界格局的转变和调整。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抬头,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横行……但令人欣慰的是,世界的主流,仍然是携手抗疫情、合作谋发展。开放,合作,共赢,不仅是世界发展的正道,也是人类抗疫斗争最大的收获。
1社会危机频发
随着疫情引发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部分国家内部本就存在的一些矛盾,便会激化和爆发,从而加剧社会危机。
年5月,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跪颈”致死,结果引发大规模抗议。
从芝加哥到亚特兰大,从纽约到洛杉矶,愤怒的人们反对种族歧视,抗议警察暴力执法,“我无法呼吸”的示威口号响彻全美。
然而,抗议并没有终止非洲裔遭受的种种不公。
8月,威斯康辛州基诺沙市非洲裔男子布莱克遭白人警察枪击而瘫痪。10月,费城非洲裔男子华莱士被两名警察枪击身亡。
一个个悲剧事件,不过是非洲裔在美国艰难处境的缩影。
有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非洲裔家庭净资产为零或负数;白人掌握着美国84%的财富,非洲裔只有4.1%。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则显示,全美新冠死亡病例中非洲裔占大约四分之一,非洲裔新冠确诊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是白人的1.4倍、3.7倍和2.8倍。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承认,数百年来“系统性种族主义”在美国一直存在。如今美国政治极化严重,社会撕裂从未像现在这样明显。避免弗洛伊德式悲剧重演,消除种族歧视,对美国来说似乎还很遥远。
与美国不同,大洋彼岸的欧洲,年则饱受恐怖袭击伤害。
年2月,一名43岁的德国男子在哈瑙市中心枪杀9人,随后射杀母亲并自杀身亡。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表示,种族主义和仇恨是社会的“毒药”。
2月和6月,英国发生两起持刀袭击事件,其中6月的雷丁袭击案造成3人死亡。
10月下旬,法国接连发生两起恐怖袭击案件。11月初,奥地利也发生恐怖袭击。
对于欧洲来说,恐怖袭击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社会融入。前几年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一方面引起欧洲民众的不满,促进了右翼民粹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极端组织渗透提供了机会。
非洲同样是恐怖袭击的重灾区。
萨赫勒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近些年逐渐成为非洲恐怖主义最猖獗的地区。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等国今年发生多起恐怖袭击。尼日利亚、乍得、喀麦隆等国,则受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的频繁袭击。在东非,索马里“青年党”也不时制造恐袭。
对非洲国家来说,极端组织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也在国家内部,如经济落后和部族冲突等。而新冠疫情加剧失业危机,使国家陷入困难,也给极端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
2国际冲突加剧
在疫情导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各国对资源、领土的争夺加剧。
东地中海争端就是各国围绕油气资源展开的一次大博弈。
年11月,土耳其与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签署“海事管辖权”备忘录,谋求在东地中海获得更大面积专属经济区。
今年年初,希腊、塞浦路斯和以色列签署在东地中海部署天然气管道协议。希腊和埃及则于8月签署了海上边界协议。
随着土耳其在东地中海争议海域频频勘探油气资源,希腊、塞浦路斯与土耳其在东地中海发生对峙。由于希、塞均为欧盟成员国,法国乃至欧盟都开始向土耳其施压,东地中海一度剑拔弩张。
而在高加索地区,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争议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今年9月重燃战火。
从10月10日至11月10日,一个月内冲突双方共达成了四份停火协议。目前俄罗斯已经在纳卡地区部署了维和人员,俄罗斯和土耳其则签署了建立停火联合监控中心的协议。
纳卡冲突的背后,不只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对领土的争夺,还有俄罗斯、土耳其以及法国等国的大国博弈和利益冲突。
除此之外,在阿富汗、利比亚和也门的冲突中,外部势力也影响着局势走向。
美国今年2月与阿富汗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但其“甩包袱”式的撤军反而加剧了阿内部袭击和冲突。
在利比亚,土耳其的支持扭转了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颓势。利比亚对立双方今年10月同意停火,11月同意明年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
在也门,沙特斡旋也门政府和南方过渡委员会12月组建联合政府,也门南部名义上恢复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外交今年延续了以往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色彩,动辄“退群”、制裁,这不仅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也威胁到全球安全。
今年7月,美国正式宣布将于明年7月退出世卫组织。
在此之前,美国已经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组织和巴黎气候协定。美国还拖欠联合国和世卫组织会费,影响全球抗疫工作。
美国还到处挥舞制裁大棒,对多国国内事务横加干涉、“长臂管辖”。
一方面,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古巴等国不断施加制裁,意图迫使这些国家满足美国的要求。另一方面,美国为维护本国利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多国加征关税,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另外,继退出《中导条约》后,美国今年11月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即将于年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目前也前途未卜。美俄之间的军控条约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有重要作用,美国退出可能会激化军备竞赛、加剧冲突风险。
3创新从未止步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国际科研交流也因种种原因受到影响。
但也正因如此,在这大疫流行之年,人类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才更显可贵。
12月17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其评选的年十大科学突破,“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和测试急需的新冠疫苗”排在首位。
除新冠疫苗外,《科学》杂志选出的今年其他9项科学突破分别是:基因编辑工具CRISPR首次临床治愈遗传性血液疾病、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带毒”生存时间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特殊位置的发现、更清晰的全球变暖预测、快速射电暴来源新发现等。
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年人类在太空探索与应用领域的前进脚步,并未因疫情影响而停息。
时隔44年后,中国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再次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这些样本有望填补此前月球样本的空白时间段,构建更加完整的月球演化历史。
今年夏季,两年一度的“火星探测窗口”再度开启。中国、美国、阿联酋等国纷纷发射火星探测器,这3台火星探测器均计划于年上半年抵达目标工作地点。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很多国家的传统经济业态遭遇巨大冲击。
在短时间内,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世界经济向数字化与绿色化的转型,也很可能在疫情危机的迫使下驶上“快车道”。
11月2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名为《年世界贸易报告:数字时代促进创新的政府政策》的年度报告称,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刺激了电子商务和数字创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政府对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建设和升级的支持措施。
迄今,大约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新产业政策”或“数字转型”计划,所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有支持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积极政策,推动数字科技发展及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年,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和危害加剧,也提醒世人,能源转型任务紧迫,亟须开展“绿色重建”。
为尽快走出疫情阴霾,欧盟将推动绿色转型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之一。
近期,欧洲议会与欧盟成员国最终就“下一代欧盟”复兴计划达成一致,这项总额超过1.8万亿欧元的长期投资计划中,37%的资金将投入到与绿色转型目标直接相关的领域。
今年,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可能出现倒退的关键时刻,中国提出新的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复苏注入新动力。
4合作坚韧向前
在疫情带来的挑战面前,尽管有少数国家的少数政客,出于眼前的一己私利,做出了与国际社会公共利益相悖的举动;但从整体上看,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还是绝大多数国家与人民的坚定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12月18日宣布,已与多个疫苗研发或生产机构就疫苗采购事宜签署协议或意向声明,保证世卫组织主导的COVAX将能获得近20亿剂新冠疫苗,这些疫苗最快将从明年一季度起提供给参与计划的各经济体。
从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时开始,世卫组织就承担起了领导、协调全球抗疫的重大使命。到今年9月,已有多个国家加入了COVAX全球新冠疫苗计划。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年中全球抗疫形势极为吃紧的时刻,美国特朗普政府竟然宣布终止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并将向该组织缴纳的会费调配至别处。
这一举动,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巨大争议,也激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与不满。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多国领导人通过视频发言呼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威胁与挑战。
个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一同投票承认世界卫生组织在应对疫情中的关键领导作用,重申国际合作以应对最大的全球挑战之一。
面临疫情大考,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与合作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起全球停火倡议和全球人道响应计划;非盟、欧盟、东盟分别召集高级别会议强调团结;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释放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积极信号;世卫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协调成立联合国供应链特别工作队……
除了疫情的冲击之外,世界经济还在年遭遇了逆全球化的“顶头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暗流涌动。
在此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年末签署。协定包含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将形成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大一体化市场。
协定还为坚定全球化方向、推动国际与地区合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其签署将有力促进地区繁荣稳定,为加快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有利于构建开放的世界经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文/毕振山梁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