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在高中地理中常会遇到河口为什么形成三角洲,大家的回答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经河口处,因河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再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形成。
对于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三角洲大多从以下两方面来回答:河流携带泥沙量少,河口处地势陡,河水流速快,泥沙无法沉积等。比如刚果河入海口处。可是对于亚马孙河也有很多老师或资料上的解释中大多有一条这样说雨林广布,含量少,所以难以形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亚马孙河河口处有马拉若岛,它位于巴西帕拉州东部亚马逊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被淡水包围的岛,由于亚马逊河的巨大淡水流量,使得该岛离岸边一定距离内的海水不含盐份。
由此可见并不能以“热带雨林广布,河流含沙量少”去解释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因为这里形成了最大的冲积岛,既然因为这里森林广布,水土流失少,虽含沙量少,但因为河流径流量大,并不代表河流的输沙量小啊。
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单位为千克或吨。
含沙量大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小。比如如果某条河流水量少,虽然含沙量大,但整体输沙量少。
(河口三角洲)
为了验证亚马孙河并不是输沙量少,小蹊查证了部分资料,得到信息如下:亚马孙河年平均输沙量为10亿吨,其中主要为粉砂和粘土。含沙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巴西高原的草原湿季时多,干季少粗物质在下游河段沉积,形成一系列沙岛。
所以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应该是因为河口往深海处沉积的泥沙受到其它因素影响所致。
(奥卡万戈三角洲)
通过查找资料,小蹊进一步了解到:亚马孙潮汐属半日潮型,易导致涌潮现象,洪水大潮若与强风相遇,水位大幅度上涨。而河口外海滨,流系十分复杂。圭亚那海流强劲,流速在0.25~2.00米/秒之间。3~4月,北巴西沿岸流──南赤道流的一分支,与圭亚那海流汇合时流速为1.10米/秒;向南还有一股较弱的沿岸流。
到此小蹊明白了,亚马孙河虽挟带了巨量的泥沙,但由于大部分粗粒物质在口门附近沉积形成众多沙岛,而另一部分悬移质则被沿岸流向西北搬运。所以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冲走,再由于地形下沉(地势由亚马孙河谷向深海处下降)作用的影响,因此,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参考资料世界地理、知乎、百度百科等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