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柴维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心备考抗战疫情河流冲淤 [复制链接]

1#
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写下这个标题时,进入百度搜索,竟然没有这个词,弹出来的是“河道冲淤”,为了通俗易懂,将错就错吧。河道冲淤,顾名思义是指河流流水对河床的侵蚀与堆积作用。我国*河就是一条冲淤厉害的大河,俗语常说:冲西(山西、陕西)、淤东(山东)。地理知识告诉我们:河道冲蚀多发生在河流中上游,使河床变深、变宽、河道变长;淤积在河流中下游最常见,使河床变浅,形成沙洲、河漫滩……。当在河流上建起大坝时,河道冲淤发生河段也会改变:上游也会淤积(库区),大坝以下附近河段多受冲蚀。刚果河的河床冲淤现象与河流建坝的冲淤现象类似,它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流中游的刚果盆地中,下游至河流入海口以冲蚀严重,以致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为什么呢?看图寻因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认识:地形、地势不仅影响河流流向,还影响河床冲淤。再来看看非洲的尼日尔河(如下),又获得什么信息。尼日尔河上游从河源至马里(首都巴马科)境内的库利科罗(位于巴马科以北57公里处);从库利科罗到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为中游河段,,有一内陆三角洲;尼亚美以下为尼日尔河的下游河段,,流经峡谷、平原中穿行,河口形成三角洲。除地形、地势外,它的流径流量在不同河段是不一样的。由因推果结合上述的地形、流量可知,尼日尔从上至下的河床冲淤过程应该是:冲(上游)-淤(中游)-冲(下游上段)-淤(下游下段至河口)。带着地形、河流径流的知识,分析赞比西河、尼罗河的河床冲淤现象主要发生的河段,是否能学以致用。影响河流冲淤的因素还有其它的吗?看看嵌入式河曲图。嵌入式河曲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形成过程。首先,地壳运动抬升地表,河流流水下切侵蚀加剧,当流水侵蚀遇到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岩石软硬程度不同)时,造成差异侵蚀而逐渐形成河曲,在河典位置,受流水横向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进一步发展(如图)。自由式河曲呢?自己去百度。由上观止,河流冲淤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势,河流流量,河床岩性,流水速度、地壳运动、海水顶托……归类析因河道的冲淤主要影响河道的宽窄、深浅,进而改变河床剖面形态。近几年,高考对河道冲淤的考查,一直都没有舍弃,并不断地在变换角度来露个脸,而且都是压轴题、拉分题,由此可想它的难度。时间前推一(全国1卷)*河小北干流是指*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流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关于本组题,相信大家会做,更会分析,因为各路大神在许多地方做了分析点评,在此不再一道道多付笔墨,现主要给出地理事物现象与成因之间的逻辑思维联系。如下:通过这个分析,选项答案已经很清晰了。影响*河小北干流游荡性河道形成主要是流速、水量、岩性、地貌。再看一道关于河床剖面形态、水位深浅变化综合题,就是全国3卷最后压轴题。这道题难度较大,原因在平时训练中没见过更不容说练。学生或老师初看都无法下手,但从河道冲淤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感觉好像很熟耶。(全国3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6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对于这道题,文字很短、图很直观,借一句时髦话:字数越少,信息量越大。因此,不要急、不要怕,按步骤:审素材——先文后图,图文结合;审设问——先单个再串起;查考点——先教材章节再调用知识;画导图——图文结合,串起问题,如图:从图中知识关联看,考点涉及到地壳运动、河流补给、上游河段流水作用,河流水文特征等;从设问角度看,存在三个特殊性,特殊一:河流上游一般以下蚀、溯源侵蚀为主,少有沉积作用,但该河8月河床大量沉积,说明河床坡降较小;特殊二:河道变宽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主要由侧蚀形成,但该河上游不论水量暴涨,还是小河清流,河宽不变,说明没有侧蚀发生,只有下蚀,说明河床两岸岩性一致且坚硬;特殊三:上游河段不同时间,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体现仍是体现了时空变化。由此可知,地理时空结合题正是当下全国卷命题的主要形式。9.D10.C11.C37.(1)答:(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答: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答: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时间前推二(全国1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图2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略看素材,又见到“某河流上游”几个字,好熟悉的片段:某河段上游河床单侧断面(另一面应该对称),沉积物、地壳运动、流速。解本组题需具备的知识:(1)河流搬运力的大小与流速的六次方成正比。可知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搬运颗粒物的直径越大。(2)地壳抬升与流水作用。上游河段,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加剧,沉积物减少;地壳下沉,河流落差变小,水流放慢,沉积加剧,河床变浅。这么一下子的分析,是不是感觉到河道冲淤的知识多么重要。(全国3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看到7题中“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这一句设问时,年考全国3卷的同鞋们是不是心里有点那种“教的都不考,考的都不会”崩溃感觉。这道题还可联系中国的渤海,每年几十亿泥沙入海,更没有见渤海变浅成为陆地。时间前推三、四年全国1卷没有考,命题换了风格,连最后的37题都变成了坐标图,感觉是另类。但全国2卷考了贺兰山山麓的冲积扇,与河道冲淤虽有点关联,但不是很密切。山麓冲积扇与主要是河流流水堆积作用有关,不涉及河道深浅、宽窄。如果时间前推到年、年的高考试题,那时间段于河道冲淤的考题更多,如年文综乙卷渤海沿岸的贝壳堤、年全国文综甲卷里浙江某河下游修水库对河道的影响、年全国文综乙卷里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不同年份水深2米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的关系等等。最后脑补一个概念: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最典型的是水库修建一定要考虑好冲淤平衡,如果考虑不周,影响水库的使用寿命,最典型反面例子是*河小浪底水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